“防火重地,请把您的烟掐了。”“为了水库环境,请您不要乱丢垃圾。”在密云水库周边,一旦出现这些不文明行为,马上就会有人出来制止。他们管自己叫“六护人”。从2010年开始,密云县创立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15578名“六护人”24小时保护着这盆珍贵的水源地。 护水员郑春红: 一天徒步十余公里 昨天9时整,密云水库旁,气温已经达到零下5摄氏度,护水员郑春红穿着一身褐色的迷彩服,套上黄马甲,开始了一天6小时的巡逻工作。郑春红的职责就是保护密云水库,凡是发现有游人非法进入水库区域及出现垂钓、游泳、乱扔垃圾等违规现象,她要第一个上前制止。 50岁的郑春红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两年多,每天徒步十余公里。两年来,郑春红练就了眼尖腿勤嘴好使的功夫,劝阻了不少企图翻进密云水库护栏的游客。 护林员李玉香: 镰刀半年没用上 石城镇紧挨密云水库,周边的山林也是重点保护对象。每天一早,护林员李玉香带着她的伙伴——镰刀走上了岗位。和郑春红相比,李玉香的岗位只有500米左右。但一天8个小时,往返于这500米之间,紧盯着两边的山林,一丁点儿冒烟都躲不过她。镰刀是李玉香的工具,一旦发现火情,除了第一时间拨打防火电话,还要及时用镰刀把火源隔断,以免发生更大范围的火情。李玉香说,着火基本上都是游客的烟头引起的,另外山间有一条铁路,有时旅客会从窗户朝外扔出烟头。不过工作一年来,李玉香最大的感受就是,她的镰刀有半年没有因为火灾而派上用场了。“村民们都知道要保护山林,游客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了。” 护河员孙兆山: 不为挣钱为美景 孙兆山家里开着农家院,每年进账十来万,但他还是坚持当着护河员。每天9时至下午5时,每隔两个小时,孙兆山就会出现在密云水库支流潮河上游的岸边。除了劝阻游人不要靠近水域,还要保护周边林地、制止偷盗树木的行为以及劝阻乱扔垃圾、钓鱼、游泳等违规行为。孙兆山说,春夏河边开满鲜花的时候,游客量特大,他们不得不在3个主要路口设卡,从早到晚专人盯守。“我们也很为难,人家大老远就是来看风景的,我有时候就会给他们指个远处风景好的地方看看。” 网格化管理保护水源地 密云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孝如介绍说,“六护”机制这种网格化管理模式使密云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的保水防控体系。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对于“六护人”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 (记者 叶晓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