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韶关8月4日电 (李凌 袁少洪)为期4天的全港青年学艺比赛大会文化交流活动,3日在广东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中心学校拉开帷幕。随团的香港教育学院荣誉院士、87岁高龄的邝启涛博士对记者表示,退休后的心愿,就是帮助更多内地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能和香港的小朋友一样,在教学设施齐全的校园内接受良好的教育。 1926年出生于广东新会的邝启涛,小学毕业时恰逢日本大规模入侵中国,在战乱动荡的年代,自己的求学路就曾走得非常坎坷。 12岁时,邝启涛不得不与家人流浪在外,后来还不幸与家人走散,最终辗转来到粤北乐昌北乡儿童教养院,“好在落难期间我仍坚持读书,后来考上广东省立北江师范学校就读。”邝启涛说,他在当时就树立了自己从事教育的理想。 邝启涛曾投笔从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浙江军官训练营学习,后来又考到厦门大学继续读书。 1949年,邝启涛从广州来到香港,并留在香港谋生。当时以他的文化水平谋取一个更高薪的工作毫无问题,但他却毫不犹豫选择执教,这一次拿起教鞭就一直工作到退休。 邝启涛介绍,之所以选择从事教育工作,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有文化,都能掌握技术,从点滴做起,和更多的教育者一起努力,进而逐渐去改变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使国家强大起来,不再受人欺负。 也正因为如此,当邝启涛发现内地仍有不少偏远山区的教学条件非常落后,便兴起了捐资助学的念头,“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但我有很多学生、朋友,我就发动大家一起来帮忙。” 自1992年起,退休后的邝启涛一直积极热心关注内地乡村教育事业,他首先为韶关捐助和引进资金500多万元人民币,陆续帮助兴建了韶关乳源县金禧小学、一六齐乐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 随后,邝启涛发起的“甘薯计划”,设立粤北乡村教师奖励基金,使得数百名乡村教师获得奖励,极大地鼓舞了粤北乡村教师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热情与信念;2011年10月,邝启涛出资20万元人民币支持清华大学的扶贫项目,使贫困学校校长得以在清华大学接受培训…… 20余年来,邝启涛先后发动引进捐资累计达7000多万人民币,扶助广东、贵州、广西、云南、安徽等省的偏远山区新建了30多所学校。 记者发现,心态乐观的邝启涛虽年事已高,但身体依然健朗,随交流团辗转多个偏远乡村学校交流却不见一丝疲惫,当记者问及其养生之道时,他笑着说:“养生在动,养心贵静,知足常乐,无求乃安。”(完) 标签:邝启涛 广东 韶关 香港 偏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