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财经

当前位置: 久久财经 科技新闻 深度评论 正文

专访上海科创办专职副主任侯劲:上海做科创最鲜明的特色是策源与开放

时 间:2021-03-31 03:17:28 来 源:本站整理

  中新网上海3月30日电(樊中华 郁玫)2021年是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称“张江示范区”)10周年。今日俯瞰上海,“张江”已从浦东新区腹地的一方高科技园区,“生长”成为遍及上海16个区、千秋各异的22园,科创力量有如遍撒的火种,乘风成势正当时。

  “10年前,上海明确了要举全市之力走自主创新之路,十年间经过四次空间调整,形成今天张江科学城核心承载区加21个科创园区的格局,在此基础上,使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国际协同创新网络不断拓展,”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下称“上海科创办”)专职副主任、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侯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聚焦策源、开放协同,是上海做科创最鲜明的特点。”

  举上海之力做“创新策源地”

  在侯劲看来,今日提到“上海张江”,实则有四重指代,一是张江科学城这一核心承载区,其前身张江高科技园区正是应浦东开发开放而生,应科教兴国战略而兴;二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增强原始策源能力为目标,聚集大科学装置、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顶级人才,是上海打造科创中心的核心举措。”


张江示范区自贸保税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 上海科创办 供图

  第三即是张江示范区,“22园应形成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全市联动,并带动长三角科创发展,”侯劲说,在张江示范区内,有76平方公里同时属于自贸区,“双自联动”成为围绕“科创”进行制度创新的沃土,也形成了“张江”的第四重含义。

  由此,“张江”超越了地理概念,成为上海科创的闪亮铭牌。

  “张江示范区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先行先试,创新改革,为中国自主创新闯出一条路子来。”侯劲回忆,10年前,正值中国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型,如何从规模经济转型到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经济上来,张江示范区承接了这一历史使命。

  “自主创新是首要使命,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一定要靠自己来做。”侯劲说,经过十余年“聚焦张江”,张江核心区“一张白纸已经绘就了最好的蓝图”,科研院所、外资总部、大科学装置以及人才的聚集奠定了高新技术研发的基础;张江示范区则将全市各区创新产业区块在10年间逐步纳入范畴,依据各自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形成了差异化定位和联动发展。

  时间见证了聚沙成塔的力量。当前,总面积约531平方公里的张江示范区,集聚了全市80%以上的高端人才,近10万家科技企业,包括全国1/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示范区内近两年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占全市8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60%。

  针对创新链的“痛点”改革

  示范区的先试先行意味着制度革新与科技创新须齐头并进。

  “制度创新的本质是让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今天创新经济的发展需要,”侯劲说,“上海科创办的成立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的一部分,是国家与上海合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直通车’,将张江科学城、张江示范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几个‘张江’统筹起来,扎实推进目标,而不是各部分自作自得。”

  上海围绕科创做制度创新是从体制、机制、法制、税制、管制五个方面共同发力,“针对的就是自主创新链条上的痛点,哪里痛解决哪里。”

  例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在上海率先试点,正是为了破解生物医药科创企业“有研发、难生产”的难题。

  “2010年前后,我们有不少原创新药刚进入一期二期临床就被全球大企业收购,因为这些研发企业没有能力自建生产线,这让我们很痛心,”侯劲说,为此,我们引进了全球20强中拥有卓越生产能力的德国家族企业勃林格殷格翰,为它量身建造厂房,再创造一个可委托生产的制度,填补创新链的空白。

  创新药因此得以源源涌现。为了加快长三角的审批速度,2020年12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落地上海。

  侯劲说,“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发达,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为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据统计,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中,有1/5是“上海经验”。在侯劲看来,这正是上海张江示范区的价值和使命所在。

  “‘十四五’期间,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创新,例如如何鼓励高价值发明专利产出,以及如何继续促进服务、人才、投资、数据等跨境流动的便利化等。”

  上海将始终“开门做科创”

  在侯劲看来,“科创”恰似一条主线,串联着上海未来发展的逻辑密码。

  “以科创为引领,上海‘五个中心’在联动创新。如贸易中心正在从传统以货物贸易为主逐步转向货物贸易与人员、投资、知识产权等服务贸易并行,‘破冰’式的创新源源不断;金融中心则与科创中心共振,实现了资本与智慧的结合。”

  侯劲表示,特别是在2014年,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后,张江示范区承担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使命,由此,逐步与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强化上海的“四大功能”紧密相连,“开放创新”成为其题中之义。

  开放使领域联动更加深入。2019年,张江示范区以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契机,加大金融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布“张江指数”,打造张江发展的晴雨表和科技创新的风向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张江示范区披露的股权融资总额占全国1/8。新增上市公司86家,其中科创板上市32家,占全国1/7。IPO募资总额2300亿元,占全国1/7;其中,科创板IPO募资超千亿元,占全国1/3;户均募资规模均为全国两倍以上。

  开放亦使区域合作更广泛频繁。张江、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现“两心共创”;长三角区域共同打造的G60科创走廊吸引企业、人才集聚,创新成果累累;通过支持组建张江国际孵化创新联盟,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加速融入科创中心建设等举措,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在侯劲看来,“开门做科创”既是上海的基因使然,也是其机遇所在。

  “竞争与合作是并存的,从上海来看,我们要在区域合作方面继续破局,形成22园的产业链联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则会链接一市三省,深度整合创新要素;而面向世界,我们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欢迎各国顶尖的人才、优秀的公司前来,共同探索创新。”(完)

【复制网址】 【打印】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