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节,月饼渐成焦点。东莞市民能接受什么价格的月饼,在他们心目中月饼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民调显示,逾八成消费者认为目前月饼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格虚高,同时受访者对口味的关注度高过质量。 (9月5日《南方都市报》) 是谁制造了“月饼价格虚高”的怪胎?事实上,就笔者的判断,生产者并非不知道月饼价格虚高,但是,在种种隐秘因素的推动下,只能让月饼价格一年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虚,对此,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小视之,因为这不仅关乎中秋节意义的传承,更关乎公众的选择,弄不好的话,就是两败俱伤,公众甚至有可能“用脚投票”。 月饼价格虚高是月饼被异化的表征之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汪国钧曾表示,现在的月饼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了,不再是寄寓节日情思的传统食品,而成了节日送礼的工具。价钱很高、味道不好的酒店月饼大行其道,实际上又很少有人吃。但是,又是谁造成了这种“送礼工具”怪象呢? 尽管国家明确规定月饼不得多于三层包装,包装成本不能超过月饼出厂价格的25%,否则即属违规。但现实是,研究发现市场上常见的月饼豪华包装能耗差不多是普通包装的6倍,是散装的365倍,排放SOX的量分别是普通包装和散装的9倍和158倍。还有数据显示,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就白白扔掉2800亿元。如此种种都足以表明,有关方面应切实重视和解决“八成受访者最反感月饼价格虚高”所传递的民意民声,否则,不但是在助长月饼的异化,更是在消解公众对中秋节的情感寄托。 更何况,月饼价格虚高还有关公益。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价格虚高涉嫌商业欺诈,有损消费者的权益;从社会角度来看,它浪费公共资源。因此,理当还原月饼在中秋节中的价值和位置,让月饼的归月饼,而不是被权力、人情、商业所累。道理很简单,仅仅具有权力和商业价值的月饼,存在的意义实在有限。朱四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