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一纸关税调整方案最近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特配奶粉进口的税率将会降至5%,调味品、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也会相继降税,降税到底是利好消费者还是利好国外生产厂家,国产品牌如何才能咸鱼翻身抢占商品的定价权呢?这些产品的降价会不会反映到终端消费者身上?《财经人论财经事》,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谢朝阳教授进行解读。 关税的下调似乎对明年的扩大内需会有一些益处。昨天商务部公布了最新数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明年扩大消费仍将面临不少制约和压力,有分析认为,减税有利于明年消费的扩大增长。 谢朝阳:进口关税的下调,除了涉及家庭消费的民生产品外,还涉及到一些生产资料、设备,如装备制造业、纺织业、农业等特定行业必要的生产资料。在民生方面,特殊配方奶粉的关税下调并不意味着我们平常的普通奶粉婴幼儿奶粉关税下调,特殊配方奶粉是供应特殊人群、特殊婴儿的。 这次下调关税一方面是为了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尤其是要满足一些家庭必备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为了通过降低关税来降低设备原料的进口成本,从而有利于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现在大家扎堆到国外,如欧洲、美国等去购买奢侈品或电子设备,因为国外确实是比国内便宜很多。为什么国内不能在把这些关税适当降一些,刺激这方面的内需? 谢朝阳:因为现在中国大幅下调奢侈品进口关税的实际情况并不成熟,普通人的人均收入水平现在还属于中低程度,放开奢侈品进口关税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是不公平的。 有一些观点认为,调味品、心脏起搏器等的关税下调可能不利于国产产品市场份额保有量的增长。谢朝阳表示,不用过分担心。 谢朝阳:不能过分的担心。首先,现在国内占据数码市场主导地位的都是国外品牌,而且他们有很多把产地转移到中国,进口关税的下调对这些洋品牌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因为大部分在国内生产,不需要进口,这是一个方面。第二,关税不是影响国内售价的唯一因素,或特别关键的因素,主要还要看市场供求,看产品是不是市场上 紧俏商品,具有垄断地位。比如奶粉,现在国际上的奶粉都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关税的小幅下调对价格的影响很难显现出来。 谢朝阳认为,现在很多产品包括奶粉、数码产品等,因为定价权的缺失而导致了被动局面。 谢朝阳:定价权是最核心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讲,只有拥有了最核心的竞争力,才有国际定价权。按照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他们赢得定价权都是依靠了不同方面的优势,如技术、品质、服务、营销渠道等,每个企业都是各显其能的,只要具有一个独特不可替代的国际竞争优势,就具有了定价能力。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企业不是专心于经营,依靠国家的保护或行政垄断也能形成定价权,但这种定价权是不可能持久的,因为我们加入WTO以后关税的下调是一个趋势,所以企业不可能躺在国家保护的温床上长期享受保护环境。 包括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摄录一体机、数码相机等在内的这些产品,它们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共性就是,它们的核心技术似乎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自主技术还有待提高。 谢朝阳:这方面我们的确具有弱势,而且不是一两年就能追赶上的。但是只有企业专心于技术研究、研发,把精力完全投入到主营业务上,才会有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如果仅仅是放在表面上,或者为了短期利益去搞房地产经营,企业临时的表现可能会好一些,但是长远来看就会永远失去主营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