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6月21日电(黄鹂)记者2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了解到,自两年前该行在江苏省农村地区开展了反假货币“壁垒工程”试点工作后,农村居民的反假意识和识假能力得到大力提高,识别假币成了村民的一种“特殊技能”。 2010年1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在辖区内江阴、张家港、通州、东台、赣榆、丰县等6个县(市)支行开展了江苏省农村地区反假货币“壁垒工程”试点工作,建设了农村反假货币服务站。两年间,江苏省数万名农民受益,参加了反假货币服务站的培训。 “为提高农民的识别假币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我们把农民识假反假技能作为反假货币宣传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货币经营处反假货币管理科陈成表示,分辨假币不仅仅是宣传站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也是每个村民的一种基本技能。 “看,这张100元水印图案不清晰,主席的头像太模糊,肯定是假币”,连云港赣榆县拓汪西棘荡村一名村民向记者亲手指出真假币的不同之处。 在连云港赣榆县海头小口村反假货币服务站内,记者见到了几位正在学习中的村民,其中一名张师傅表示,由于做渔船生意,接触大量现金的机会特别多,之前不懂得识别,总是拿到宣传站来找专业人员鉴别,十分麻烦。“现在自己就能鉴别,一堆真假币混在一起,我能迅速找出假币来”,张师傅说。 “收不到假币才是最大的收获”,连云港赣榆县一名从事尼龙颗粒加工的村民刘翠芳表达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完)
|